我校申报的教育对外交流项目“东盟-中日韩水稻现代化生产与分子育种技术研讨会暨高级人才培训班”入选教育部2015年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
2015年12月6日上午,该培训班在农学院举行开班仪式。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越南等8个东盟国家的38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东盟-中日韩(10+3)水稻现代化生产与分子育种技术研讨会暨高级人才培训班”项目负责人、农学院院长刘巧泉教授、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海涛等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班仪式,周桂生教授主持开班仪式。开班当日下午,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Kokubun Makie教授、Homma Koki教授以及农学院杨建昌教授分别为学员们作了题为“Breeding and Cultural Strategies in Rice under Changing Climate”,“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rice production in Asia”,“Grain filling and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irrigation in rice”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将通过专家讲授、班级研讨、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为期21天的研讨和培训。
由外交部、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主要用于资助我国或亚洲区域组织共同组织的、在亚洲国家为主的区域合作机制下具有政府推动行为的多边合作项目,以及有亚洲区域成员参与的亚洲区域合作专题研究项目。“东盟-中日韩水稻现代化生产与分子育种技术研讨会暨高级人才培训班”属东盟-中日韩(10+3)等合作机制下涉及的农业领域的教育与科技交流与培训项目。重点是为响应我国领导人在历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中的倡议,落实“推进粮食安全等领域合作”、 “做大、做强本地区农业经济合作”、“突出重点合作领域,加大中国-东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等意见而设计。旨在促进东盟及中日韩各国就水稻现代化生产与分子育种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合作,就此达成区域共识,共同制定水稻产业提升的相关计划,并形成合作机制,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做出贡献。